9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中方愿同非方深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
习近平指出,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扩大非洲农产品准入,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同非方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
中国目前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
经贸合作是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各种非洲新鲜水果被端上中国普通家庭的餐桌,中国价廉物美的电动汽车为非洲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023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7%;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洲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这一年,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中非贸易快速向好。
南非鲜梨、坦桑尼亚芝麻、科特迪瓦腰果、卢旺达辣椒、埃塞俄比亚咖啡……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通过为非洲农产品输华设立“绿色通道”,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降低非洲出口产品关税,吸引众多非洲企业加入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持续扩大自非洲进口规模,助力非洲优质特色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更快更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
例如,2021年1月1日,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内容。中毛自贸协定专门为毛里求斯的蔗糖作出“关税配额”安排:从2021年的1.5万吨配额开始,每年增加5000吨,直到2028年达到5万吨。在此配额内,毛蔗糖关税由此前的50%降至15%。2023年,在长沙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上,毛里求斯特种糖已经拥有独立展位。
与此同时,中国产品也在持续不断地开拓非洲市场。例如,位于江苏昆山的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今年前7个月对非洲出口价值3亿元的挖掘机,势头持续向好;江苏省的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产品在非洲的市场规模也稳步扩大。南京海关正推动中非合作领域由传统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延伸。
据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邓卫平近日介绍,今年前7个月,湖南对非进口同比增长90%以上,装备制造、能源矿业、路桥房建、农业开发等优势产业抱团走进非洲,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等技术和产品在非洲享有知名度,对非援外培训人员超万人。从科特迪瓦橡胶、坦桑尼亚木薯、西非地区腰果等产工贸一体化项目,到埃塞俄比亚通信设备扩产项目、尼日利亚农机组装项目、尼日利亚中非经贸产业园项目,一批产能合作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9月4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行吹风会,中共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戴志光、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邓卫平介绍湖南省对非合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湖南正努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以服务全国对非企业为目标,围绕要素保障、经贸规则、制度安排等方面开展集成式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邓卫平表示。
专家认为,中非贸易之所以发展迅速,最大的原因是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有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相对充足的资金;而非洲国家人力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双方加强贸易往来有助于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9月5日,《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发布,强调中方将继续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支持非洲国家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平台推介非洲产品,欢迎非方用好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中方愿与有意愿的非洲国家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推动更加灵活务实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安排,扩大对非洲国家自主开放,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中方将扩大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鼓励中国企业加强对非直接投资。”该文件这样表述。
未来,中国将全面提升中非经贸合作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促进中非贸易投资从数量到结构的全面升级,探索投资贸易融合发展的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对非投资合作带动非洲产业升级
通过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中方立项实施援加纳渔港综合设施、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立交桥等26个贸易促进项目,立项实施援马达加斯加公路、赞比亚电力设施等11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众多项目落实推进,大幅提升非洲大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为促进中非贸易便利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方提出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
另一方面,据新华社报道,乌干达贸易、工业和合作部工业国务部长戴维·巴哈蒂表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助力非中工业化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与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相呼应,通过产业链合作、技术转移与本地化生产、市场准入与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超过50个,吸引中国等世界各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海信南非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等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快速吸引企业建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优势,进而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中国通过制度创新和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产能合作,促进了中非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未来,中国将高水平建设中非合作园区,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建设,延长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盘活当地资源,塑造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推动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仓建设,扩大对非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中非经贸发展提供新的合作增长点。
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提出的“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中提及,中方愿同非方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启动“非洲中小企业赋能计划”,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
《北京宣言》明确表示,将加强中非投资领域合作,推进中非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高各自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利用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模式,鼓励双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拓展双边本币结算和多元外汇储备;中方支持地方对非经贸交流平台建设,推动地方园区与中国在非经贸合作区联动发展,推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对非通道建设;中方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在非投资和雇佣当地劳动力,愿同非方商签并落实好双边投资促进和便利化协定,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非方用好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等。
“中国愿同非洲不断深化产业链合作,更好实现产业互促、利益共享、发展共进,更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维护产供链稳定畅通,并同非方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共同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掘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总理李强在9月6日的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全面深化绿色领域合作
据新华社报道,苏丹能源和石油部长穆希丁·纳伊姆·穆罕默德·赛义德近期表示,期待非中双方在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农业等传统领域投资和贸易规模的同时,将合作逐渐延伸至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
联合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无电人口达6.85亿,其中80%以上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非洲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使得通过绿色发展解决非洲能源短缺问题成为可能。例如,埃及非常需要中国为埃及市场提供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业技术,特别是因为埃及正准备通过出口绿氢、绿氨等,发展成为一个区域和全球能源中心。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等机制和倡议框架下,中非携手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建成不少标志性项目。在肯尼亚,索西安地热电站清洁低廉的电力提升了该地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改变了这个国家电力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安哥拉,凯凯水电站建成后可满足该国40%以上的用电需求。
《北京宣言》提出,要促进“中非绿色使者计划”“中非绿色创新计划”“非洲光带”等项目实施,让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发挥积极作用,中方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利用光伏、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在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低排放项目的对非投资规模,助力非洲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绿氢和核能,包括支持非盟发展署-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气候韧性和适应中心运营。
据悉,未来中非合作将大力推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储能开发和技术合作;鼓励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扩大对非绿色融资支持规模,为促进中非低碳绿色发展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持续扩大数字经济合作
据非盟《2063年议程》第二份实施报告,2013~2021年,非洲接入互联网人口从45%上升至72%;另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3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动经济》报告,预计到2030年,非洲智能手机使用率将达88%,4G使用率将达约50%,5G使用率将达约17%。自2007年M-Pesa平台推出后,移动支付在非洲迅速扩张,至2018年,非洲有超过3亿移动支付账户。据德国Statista数据平台预测,2024年非洲电商年增长率将达24.7%,电商行业年营业额将超420亿美元,而2017年该数字仅为77亿美元。
今年5月,华为公有云开罗节点在埃及正式启用,提供包括人工智能平台、数据平台、开发平台在内的200多种云服务。这是埃及乃至北部非洲首个公有云服务,将进一步促进埃及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7月底中非数字合作论坛发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海陆电缆、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解决方案,加大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投资服务,深耕非洲。从参与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到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再到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通信骨干网,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国家缩小数字鸿沟。
不久前,中非共同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骨干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合作。
未来,中非将制定数字经济合作发展规划,擘画行动路线图,拓展5G、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市场应用与发展;推动对非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合作,加强中非数字经济标准互认互联互通,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缩小数字鸿沟;通过“鲁班工坊”等平台为非洲培养数智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人力资源需求。
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于2021年启动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图为9月5日,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建造中心,建筑工程系老师马方兴(左四)在模拟沙盘前给加纳学生授课。
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中非全方位合作达成明确政治共识,一致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中国与非洲建交国实现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与非洲的整体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下阶段中非合作的行动蓝图也已绘就。
展望未来十大配资,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新起点,中非双方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共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门户观点